3.7万平方米屋顶安上光伏板 园区装上“充电宝”
吃完午饭,充电宝新都高新区工业东片区某企业员工李涛驾车来到园区内“光储充放检”五位一体超充站。平屋顶“10来分钟就能充50%左右的安上电,充电速度非常快,光伏而且价格还不贵。板园”李涛熟练地将车接入液冷超充桩,区装“趁着中午休息的充电宝时间,几分钟就可以来充个电,平屋顶非常方便。安上”
这座十分方便的光伏超充站犹如园区里一个巨大的“充电宝”,而令人惊讶的板园是,它的区装电力来源,竟然是充电宝头顶炙热的阳光——目光转向新都高新区的成都航空产业园,阳光下,平屋顶这里连片厂房屋顶正进行着无声的安上“光合作用”。
去年年底,新都区最大单体装机容量分布式光伏项目——新都区新投集团香城航能绿碳公司5.99MW分布式光伏项目并网运行,其占地980平方米的光伏雨棚日均可发电600度,可供应29个智能充电位。
而除了充电快,超充站还通过车网互动技术,让超充站可在电网低谷时存电、高峰时放电,平抑用电负荷。“这个超充站,相当于一个小型能源‘智慧网’。”新投集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。
超充站仅仅是新都高新区大规模绿电生产的应用场景之一。据香城航能绿碳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,园区内整个项目覆盖了3.7万平方米屋顶,除了超充站对外提供方便快捷的充电服务,项目还遵循“自发自用,余电上网”的原则,为园区企业提供了更清洁、更实惠的电力保障,经济效益和节能降碳示范效应十分显著。
在金杯电工(成都)有限公司,企业厂房顶上的光伏板已运行了近两年时间。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,厂房的光伏板每天可发电3.8万度,产生的电力主要用于保障办公区域和车间空调制冷。
据悉,目前园区自发自用的绿电量预计达455.99万度,可节约标准煤1400吨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800吨,成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新动力。
包瑞雪 刘正川 文/图
相关文章: